田大朋
4月17日,北京公交警方发布的一则通报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获得了公众的一致好评。许多人表示,北京公交警方的迅速行动令人钦佩,对赵某峰的处罚是对其行为最好的教育和纠正。事情发生在北京地铁五号线,一名乘客因嫌弃身边的农民工身上衣物脏乱,多次对其进行侮辱,称其就像乞讨的,身上全是灰,自夸到我曾管过上千人,没法忍受你脏兮兮的样子。然而,那个被侮辱的农民工意识到自己的衣服确实有些脏,一直尽量避免碰到别人,甚至半坐着靠背都没敢靠。面对辱骂,他不断道歉并解释自己并没有触碰到他。然而,恶人的本性并不会因为道歉而改变,他们反而更加嚣张,认为对方容易欺负,周围的人并没有袖手旁观,一位穿黑衣的男子站出来为农民工辩护质问这位乘客为何无缘无故侮辱别人,并指出如果觉得脏就别挤地铁,随后一位黄衣女士也勇敢的站了出来批评老人的不道德行为,并表示如果怕脏就别和他坐一起,我可以坐在他旁边,她言辞温和却展现了高尚的品德和这位老人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这一事件的视频迅速在网上传播引发了热烈讨论。大多数网友赞扬黄衣女士的正义举动并对北京公交警方的迅速处理表示支持,同时大家强烈谴责那位老人不道德的言行。 事件中老人持续辱骂且拒绝调解,符合挫折-攻击假说。当农民工的"脏"触发其不适感(挫折源)时,缺乏情绪管理能力的个体更易将微小刺激升级为攻击行为。目击者称其"跟破防了一般",显示杏仁核过度激活导致前额叶抑制功能失效。61岁老人可能面临老年身份认同焦虑。通过攻击社会地位更弱势的农民工,能短暂获得"支配感"以补偿退休后社会角色弱化的失落。其反复强调"北京人"身份,显示出通过地域标签维系自尊的需求。 该事件揭示的深层心理动因,包括代际权力关系重构、城市化进程中的群体冲突等,值得进一步通过社会心理学视角探讨。警方行拘决定则从行为矫正角度为类似心理偏差提供了外部约束样本。
4月17日,北京公交警方发布的一则通报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获得了公众的一致好评。许多人表示,北京公交警方的迅速行动令人钦佩,对赵某峰的处罚是对其行为最好的教育和纠正。事情发生在北京地铁五号线,一名乘客因嫌弃身边的农民工身上衣物脏乱,多次对其进行侮辱,称其就像乞讨的,身上全是灰,自夸到我曾管过上千人,没法忍受你脏兮兮的样子。然而,那个被侮辱的农民工意识到自己的衣服确实有些脏,一直尽量避免碰到别人,甚至半坐着靠背都没敢靠。面对辱骂,他不断道歉并解释自己并没有触碰到他。然而,恶人的本性并不会因为道歉而改变,他们反而更加嚣张,认为对方容易欺负,周围的人并没有袖手旁观,一位穿黑衣的男子站出来为农民工辩护质问这位乘客为何无缘无故侮辱别人,并指出如果觉得脏就别挤地铁,随后一位黄衣女士也勇敢的站了出来批评老人的不道德行为,并表示如果怕脏就别和他坐一起,我可以坐在他旁边,她言辞温和却展现了高尚的品德和这位老人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这一事件的视频迅速在网上传播引发了热烈讨论。大多数网友赞扬黄衣女士的正义举动并对北京公交警方的迅速处理表示支持,同时大家强烈谴责那位老人不道德的言行。
事件中老人持续辱骂且拒绝调解,符合挫折-攻击假说。当农民工的"脏"触发其不适感(挫折源)时,缺乏情绪管理能力的个体更易将微小刺激升级为攻击行为。目击者称其"跟破防了一般",显示杏仁核过度激活导致前额叶抑制功能失效。61岁老人可能面临老年身份认同焦虑。通过攻击社会地位更弱势的农民工,能短暂获得"支配感"以补偿退休后社会角色弱化的失落。其反复强调"北京人"身份,显示出通过地域标签维系自尊的需求。
该事件揭示的深层心理动因,包括代际权力关系重构、城市化进程中的群体冲突等,值得进一步通过社会心理学视角探讨。警方行拘决定则从行为矫正角度为类似心理偏差提供了外部约束样本。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855691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79093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94406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84483个回答
#个人成长# 5320400个回答
#抑郁求助# 358024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64233个回答
#心理咨询# 149575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