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婧雅
2回答
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分两个阶段,一是只设控制组和实验组,相同的条件下,实验组生产效率更高。研究者最终发现,这种提升并非源于实验条件的变化,而是因为工人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观察,从而激发了更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第二阶段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霍桑效应的心理机制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自尊与价值追求‌:个体在被观察时,会通过改善行为来获得认可和积极评价。 ‌社会归属感‌:参与实验或被观察可能被视为一种特别待遇,从而激发个体的归属感和努力程度。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3温暖
2条回答
我想到了我在图书馆和大学宿舍的时候,在周围有人并且“可能被观察的情况下”,和独处时学习的乐趣是不同的~
观察者效应的科学实验已经论证了这一点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732151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24517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70220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73879个回答
#个人成长# 5054762个回答
#抑郁求助# 347967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42697个回答
#心理咨询# 1440943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