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泽惠
你是否审视自己过自己,却以他人的目光?比如你做了一件事,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而是考虑别人会怎么想。 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自我客体化」,它意味着我们将自己的价值和认知建立在外界的评价之上。 过度的自我客体化让我们一直处在客体的位置上,成为了被凝视的对象,在社会标准和外界期待中失去了与真实自我的联系,久而久之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厌食症等心理问题。 如何打破自我客体化的枷锁呢,这里有几个小锦囊: 1. 自我接纳:不再用外界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认识自己的价值,欣赏自己的独特性。 2.正念冥想:用不评判、聚焦当下的态度去觉察自己,关注自己的内在体验。 3.认知重构:识别自己的自动化思维和不合理信念,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进行矫正。 4.自我表达: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非取悦他人。 在这个充满评价的世界,让我们勇敢地回归自我主体性,不再迷失于外界的声音。你不需要成为别人眼中的完美,只需成为最好的自己。
你是否审视自己过自己,却以他人的目光?比如你做了一件事,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而是考虑别人会怎么想。

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自我客体化」,它意味着我们将自己的价值和认知建立在外界的评价之上。 

过度的自我客体化让我们一直处在客体的位置上,成为了被凝视的对象,在社会标准和外界期待中失去了与真实自我的联系,久而久之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厌食症等心理问题。 

如何打破自我客体化的枷锁呢,这里有几个小锦囊: 
1. 自我接纳:不再用外界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认识自己的价值,欣赏自己的独特性。 
2.正念冥想:用不评判、聚焦当下的态度去觉察自己,关注自己的内在体验。 
3.认知重构:识别自己的自动化思维和不合理信念,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进行矫正。 
4.自我表达: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非取悦他人。
在这个充满评价的世界,让我们勇敢地回归自我主体性,不再迷失于外界的声音。你不需要成为别人眼中的完美,只需成为最好的自己。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834401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69652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90148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82420个回答
#个人成长# 5274020个回答
#抑郁求助# 356377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60490个回答
#心理咨询# 1485957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