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娟
向内投射(内射),即从爱的客体吸收特质,镶嵌在自我的结构里。我们常说的“耳根子软”、“偏听偏信”、“墙头草,两面倒”的人,就可能是属于容易内射的人。有一句叫“我都替你脸红”,当事人都不脸红,你为啥脸红?替别人脸红,这就是典型的内射。 内射的心理过程是一定会在人际之间发生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别人的影响。 只有当你成熟到一定程度,内在变得笃定、强大了,才会不受别人脸色、言行、态度的影响。 因为自己不够坚定,缺乏自信和主心骨,有时就会容易自责、反思、懊悔。所以,习惯内射的人,人际中也容易发生投射性认同与别人纠缠。在内射阶段,好的、坏的都摄入内部,这些碎片在内心镶嵌、拼接,有时候确实还是有些好东西的。 别人夸你、赞赏你、肯定你,你把这些东西接受了,时间长了,也会觉得自己挺不错,这也是内射。 所以“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要给孩子以正性的反馈、评价,让TA接受这些对自己的态度,进而变成对自己的信心。 但是夸孩子不是给孩子“戴高帽”,“高帽”戴多了以后,孩子就戴糊涂了,就不知天高地厚了。
向内投射(内射),即从爱的客体吸收特质,镶嵌在自我的结构里。我们常说的“耳根子软”、“偏听偏信”、“墙头草,两面倒”的人,就可能是属于容易内射的人。有一句叫“我都替你脸红”,当事人都不脸红,你为啥脸红?替别人脸红,这就是典型的内射。
内射的心理过程是一定会在人际之间发生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别人的影响。
只有当你成熟到一定程度,内在变得笃定、强大了,才会不受别人脸色、言行、态度的影响。
因为自己不够坚定,缺乏自信和主心骨,有时就会容易自责、反思、懊悔。所以,习惯内射的人,人际中也容易发生投射性认同与别人纠缠。在内射阶段,好的、坏的都摄入内部,这些碎片在内心镶嵌、拼接,有时候确实还是有些好东西的。
别人夸你、赞赏你、肯定你,你把这些东西接受了,时间长了,也会觉得自己挺不错,这也是内射。
所以“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要给孩子以正性的反馈、评价,让TA接受这些对自己的态度,进而变成对自己的信心。
但是夸孩子不是给孩子“戴高帽”,“高帽”戴多了以后,孩子就戴糊涂了,就不知天高地厚了。
相关问答
#关于爱情~ 1、俄狄浦斯情结 ——为什么会爱上他/她?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为选择对象。 我们和另一半在一起时候的相处模式,或许就会像我们和父亲或母亲的相处模式。男人找爱人就是在找妈妈,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觉得自己像小孩儿。女人渴望宽厚无私的爱和照料,容易喜欢上一个让人放心的忠厚男人,这些都是俄狄浦斯情结。 2、黑暗效应 ——光线昏暗的地方更易产生恋情 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暗效应”。 3、多看效应 ——擦出爱的火花 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给参加实验的人看一些人的照片,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他们更喜欢那些看过二十几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4、吊桥效应 ——心动不一定是爱情 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一起走过吊桥,因为提心吊胆地在吊桥上走,而引起的心跳加速,会让人误以为是遇见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产生的反应。这就是有名的“吊桥效应”。同理,除了“走在吊桥上”,当一个人处在惊险、刺激和危机场景里,也更容易青睐和自己一起度过的人。 5、拍球效应 ——吵架时越吵越凶的原因 拍球时,用的力越大,球就跳得越高。也就是,在一件事情上一个人承受的压力越大,人的潜能发挥程度高,反之,人的压力较轻,潜能发挥程度就较小。所以,如果吵架时双方谁都不肯停下来,就像不断在拍球一样,会越吵越凶。 6、互补定律 ——性格互补的人更易产生恋情 研究表明,任何一个团体,全都是性格相近的人,那么很容易造成内部的不和谐,容易发生争执。因为性格相近的人需求类似,同时对一个事物产生需求的时候,大家就会产生利益冲突。而人与人在具体内容上能够互相满足,会产生强烈的人际间相互吸引,所以性格互补的人更易产生恋情。# 1个回答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830664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68073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89479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82165个回答
#个人成长# 5263867个回答
#抑郁求助# 356054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59751个回答
#心理咨询# 1484236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