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琴
自我就像大海上飘浮着的一条小船,又像一座沉落在海底却只露出海平面的冰山一角。有时他自然地前行,有时又被大海中的风浪影响着颠簸、退行、原地打转甚至面临沉船、被海水裹携着不知要被带到哪里。 他不知道这海底的冰山都连接着自己。他以为“我”就是“自我”知道的这么多,“我”就是“自我”以为的这个样子,“自我”总是可以把“我”管理得好好的,控制得好好的,照顾得好好的。 不。事实根本不是如此。 一个女人,平日里看起来挺文静。但突然在一个时期,她就像变了一个人,爆燥、忧郁、哭弄无常、怨声载道,没完没了地指责家人。她还是平日里那个她以为的“自我”吗?怎么如此地不同呢?假如不是她,那又是谁? 一个男人,平时看起来挺理性。但有时瞬间发火。他的自我不想发火,但那火气不知道从哪里窜了出来,自我控制都控制不住。这时他的自我又到哪里去了?莫非那发火的自己不再是他自己吗?谁都知道肯定是啊,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 完整的我,远不只是海上飘浮着的那条小船或海平面上露出的冰山一角。那只是我们可能知道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它距离一个“完整的我”还相差甚远。想起来年轻时就被一位搞艺术的老师笑骂我“活得极不完整”,自己还和人家争辩得脸红耳赤。后来学了心理学才懂得,人家说得是对的。我们只知道我们以为我们是的那个部分,以为那就是完整的我们,那上面表现出的种种怪象又是谁在作祟?难道不是我们吗?显然也是我们,只是它不像平时里的我们而己,看起来像一个更加陌生的我们。 有时,我们会骂:鬼知道是怎么回事。不错,“鬼”的确知道是怎么回事。只不过,这个“鬼”就是我们的“心魔”而己——它,还是我们自己,我们已经变得不熟悉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常庞大的一个我们还很陌生的自己,它就在那里存在着,但我们却往往熟视无睹、视若无人,生活在自我的状态中,任它们在暗处影响我们、干扰我们甚至左右我们的生活。 心理学引导我们认识自我,深度心理学引导我们认识我们仍很陌生的未知自我,即无意识中原本也属于“我”的各个部分。 用非常具有局限性的“自我”去了解如此庞大、充满未知的更趋于”完整的我“,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谨防着自己不要变得太过自恋、太过自大、太过自以为是;还需要尝试着开放自我的心态,让一些我们不了解的、但仍旧属于“我”的部分进来;同时,还需要学着识别并理解那些与平素里不太一样的“我”的部分的历史、形成、变迁及接下来怎么办。
自我就像大海上飘浮着的一条小船,又像一座沉落在海底却只露出海平面的冰山一角。有时他自然地前行,有时又被大海中的风浪影响着颠簸、退行、原地打转甚至面临沉船、被海水裹携着不知要被带到哪里。
他不知道这海底的冰山都连接着自己。他以为“我”就是“自我”知道的这么多,“我”就是“自我”以为的这个样子,“自我”总是可以把“我”管理得好好的,控制得好好的,照顾得好好的。
不。事实根本不是如此。
一个女人,平日里看起来挺文静。但突然在一个时期,她就像变了一个人,爆燥、忧郁、哭弄无常、怨声载道,没完没了地指责家人。她还是平日里那个她以为的“自我”吗?怎么如此地不同呢?假如不是她,那又是谁?
一个男人,平时看起来挺理性。但有时瞬间发火。他的自我不想发火,但那火气不知道从哪里窜了出来,自我控制都控制不住。这时他的自我又到哪里去了?莫非那发火的自己不再是他自己吗?谁都知道肯定是啊,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
完整的我,远不只是海上飘浮着的那条小船或海平面上露出的冰山一角。那只是我们可能知道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它距离一个“完整的我”还相差甚远。想起来年轻时就被一位搞艺术的老师笑骂我“活得极不完整”,自己还和人家争辩得脸红耳赤。后来学了心理学才懂得,人家说得是对的。我们只知道我们以为我们是的那个部分,以为那就是完整的我们,那上面表现出的种种怪象又是谁在作祟?难道不是我们吗?显然也是我们,只是它不像平时里的我们而己,看起来像一个更加陌生的我们。
有时,我们会骂:鬼知道是怎么回事。不错,“鬼”的确知道是怎么回事。只不过,这个“鬼”就是我们的“心魔”而己——它,还是我们自己,我们已经变得不熟悉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常庞大的一个我们还很陌生的自己,它就在那里存在着,但我们却往往熟视无睹、视若无人,生活在自我的状态中,任它们在暗处影响我们、干扰我们甚至左右我们的生活。
心理学引导我们认识自我,深度心理学引导我们认识我们仍很陌生的未知自我,即无意识中原本也属于“我”的各个部分。
用非常具有局限性的“自我”去了解如此庞大、充满未知的更趋于”完整的我“,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谨防着自己不要变得太过自恋、太过自大、太过自以为是;还需要尝试着开放自我的心态,让一些我们不了解的、但仍旧属于“我”的部分进来;同时,还需要学着识别并理解那些与平素里不太一样的“我”的部分的历史、形成、变迁及接下来怎么办。
自我就像大海上飘浮着的一条小船,又像一座沉落在海底却只露出海平面的冰山一角。有时他自然地前行,有时又被大海中的风浪影响着颠簸、退行、原地打转甚至面临沉船、被海水裹携着不知要被带到哪里。
他不知道这海底的冰山都连接着自己。他以为“我”就是“自我”知道的这么多,“我”就是“自我”以为的这个样子,“自我”总是可以把“我”管理得好好的,控制得好好的,照顾得好好的。
不。事实根本不是如此。
一个女人,平日里看起来挺文静。但突然在一个时期,她就像变了一个人,爆燥、忧郁、哭弄无常、怨声载道,没完没了地指责家人。她还是平日里那个她以为的“自我”吗?怎么如此地不同呢?假如不是她,那又是谁?
一个男人,平时看起来挺理性。但有时瞬间发火。他的自我不想发火,但那火气不知道从哪里窜了出来,自我控制都控制不住。这时他的自我又到哪里去了?莫非那发火的自己不再是他自己吗?谁都知道肯定是啊,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
完整的我,远不只是海上飘浮着的那条小船或海平面上露出的冰山一角。那只是我们可能知道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它距离一个“完整的我”还相差甚远。想起来年轻时就被一位搞艺术的老师笑骂我“活得极不完整”,自己还和人家争辩得脸红耳赤。后来学了心理学才懂得,人家说得是对的。我们只知道我们以为我们是的那个部分,以为那就是完整的我们,那上面表现出的种种怪象又是谁在作祟?难道不是我们吗?显然也是我们,只是它不像平时里的我们而己,看起来像一个更加陌生的我们。
有时,我们会骂:鬼知道是怎么回事。不错,“鬼”的确知道是怎么回事。只不过,这个“鬼”就是我们的“心魔”而己——它,还是我们自己,我们已经变得不熟悉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常庞大的一个我们还很陌生的自己,它就在那里存在着,但我们却往往熟视无睹、视若无人,生活在自我的状态中,任它们在暗处影响我们、干扰我们甚至左右我们的生活。
心理学引导我们认识自我,深度心理学引导我们认识我们仍很陌生的未知自我,即无意识中原本也属于“我”的各个部分。
用非常具有局限性的“自我”去了解如此庞大、充满未知的更趋于”完整的我“,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谨防着自己不要变得太过自恋、太过自大、太过自以为是;还需要尝试着开放自我的心态,让一些我们不了解的、但仍旧属于“我”的部分进来;同时,还需要学着识别并理解那些与平素里不太一样的“我”的部分的历史、形成、变迁及接下来怎么办。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418008个回答
#人际关系# 1586036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06402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44395个回答
#个人成长# 4426424个回答
#抑郁求助# 319057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589141个回答
#心理咨询# 1310118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