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
频繁用手机真的消耗脑细胞,过多的消耗进一步的影响我们的情绪,放下手机让你的大脑重新充电吧! David DiSalvo 付琳倩、雷雳译 我们每个人现在都离不开手机,但是几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频繁使用手机对于我们的消耗,可是还是不容易放下手机。那么接下来这个最近的研究对于我们放下手机又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 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当完成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的时候,拿起手机会妨碍大脑充电的能力,使你的表现下降。这项研究让大约400名大学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字谜任务。当他们完成一半的时候,研究人员允许部分学生休息一下,可以用手机、电脑或者是阅读。其他学生被告知继续完成任务不要休息。 结果显示,在所有的小组中,使用手机休息的学生是精力最枯竭的。他们多花了19%的时间完成这个任务,并且解决的单词问题比其他小组加起来的少了22%。手机休息组的效率和完成速度与没有休息的小组没有显著差异。 这项研究强调我们长期以来低估了智能手机消耗心理能量的能力,并且高估了我们大脑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们也低估了与手机之间的情感联系。手机不再只是一个设备,它更是一个伴侣。更确切地说,它是一个代理伴侣,让我们能够接触到大量诱发情感的信息。从而导致我们的心理能量的过度损耗,进而影响我们的情绪以及对于其他活动的影响。 所以,你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放下手机了吗?
1温暖
相关问答
#( 来源:壹心理鲸鱼宝宝) 尾款人必看(一) [礼物][礼物] 从众消费 融入群体=获得安全 “美眉们,这个最近超火!赶紧买!” “这个我会自留,非常!非常!非常好用” 这样的话你可能在直播间里听过不少,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双11,力度最大的折扣来咯~” (不抢点东西怎么对得起双十一) “每个女人一生必须要拥有一支的Dior999” (没有的女人一生白活) “xxx 最近没货,可能下个月才会来给大家秒杀” (不买要等下个月) “最火的口红色号你的闺蜜们已经入手了喔~” (闺蜜都有的你好意思不来一支?) 加之直播间商品秒空,店铺评论好评如潮,于是,你的荷包按捺不住了。 从众,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 远古时代,当我们的祖先在同伴的保护下安然入睡,或是在彼此的帮助下不再忍受饥饿,心理上得到了依靠感时,“融入群体=获得安全”的公式便写进了基因中。群体给予人类安全感。 19世纪末,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提出了“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定律(law of the mental unity of crowds)”这一概念,即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conformity),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想想我们在网上购物时,整个场景都是虚拟的,为了得到更多的信息我们会更关注和参考其他人的消费行为和评价,或者找一些博主推荐,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在寻找信息支持。 直播本质上也是提升我们对产品的信任,主播作为一个专家提供专业建议,直播间的观众有的是作为经验者,有的是新体验者都可以实时提供各自的评论。 人们产生从众消费的原因大体可以分为2类:信息性影响和规范性影响。 信息性影响 信息性影响发生在消费者认为他人的意见能够反映真实情况的情形下,直播间的其他消费者可以即时看到直播间其他人的购买行为,他人临场会对个体产生唤醒作用, 进而影响个体的态度和行为。 规范性影响 出于消费者希望被他人接受或避免被他人排斥的期待。 信息性影响与信任也密切相关。信息源的知识水平、权利、亲密度会影响消费者对于其信息的信任。 看直播的人数越多,主播卖货的数量就越大,表明了群体规模对从众心理的影响。这也是商家为什么通常会找流量大的主播带货的原因。[拥抱][拥抱]#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735738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25996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70901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74178个回答
#个人成长# 5062857个回答
#抑郁求助# 348276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43389个回答
#心理咨询# 1442478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