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s
华燕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
|持证8年
上海 | 上海市
5.0
个人成长
婚恋情感
服务人数
58
多次复购
100%
平均时长
5
长程个案
2
资质认证
无条件更换咨询师
担保交易
咨询预约
费用:
60 元起
下载APP享受更多优惠
立即咨询
预约准则
如遇咨询师变动会以短信通知,请保持手机畅通如要取消,请及时和客服取得联系
方案
7.0折
增加恋爱婚姻中的幸福感
¥84 ¥120 /次(60分钟)8次起通话
预约
7.0折
帮助觉察自我,找寻内在的力量
¥84 ¥120 /次(60分钟)5次起通话
预约
简介

【个人介绍】

我是华燕,我于2016年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后在线上平台做了五年的心理咨询

【受训经历】

2015年4月参加房树人绘画分析师培训

2015年10月参加注册OH 卡执行师培训

【工作人群】

学生、公司职员

【咨询风格】

温和而真诚、耐心倾听

【对来访者的一段话】

当道路变得崎岖,当情绪变得低落,不用害怕,

相信自己内在的力量,我们一起将他挖掘,帮助我们勇敢面对一切!

资质认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华燕的职业证书
擅长领域
个人成长、 婚恋情感、 情绪压力
累计个案时长
182.90小时
文章
暂无文章
展开更多文章
问答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不需要你经历的事,不会出现在你的世界里。” 今天被大姨的病态心理影响了 回想我从让她靠近我的生活那一刻开始就错了 我应该主动控制这段关系的程度 就不必在后来觉得她有问题后 自以为的给她讲道理 我也很浅薄 没有了解到 很多人其实会不知道自己的诉求 也会因为各种原因 伪装自己的诉求 主动帮助别人是一件危险系数较高的事 特别在心理层面 这对我在今后想要在这方面做事 也给与了警醒 我需要隐晦 需要保护自己 也会明白为何电影中有很多道理 会以动漫,神话的方式来表达。 影响他人是一件不比学习本身简单的功课 潜移默化 润物细无声 我会在每一次挫折中成长 感谢命运 写到这里 自己确实对大姨有做的不妥的地方。
华燕
华燕
咨询师
4个月前
不随便介入他人的命运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好的尊重。而你从经历中获得成长,也是一次重要的体验。

展开更多问答
用户评价
评分
5.0
全部(5)
很专业(0)
态度很好(0)
和蔼可亲(0)
效果明显(0)
耐心(0)
反应迅速(0)
Hola
第3次下单
咨询效果挺好的,满意
23-09-29 23:58:33
Hola
第2次下单
很好的老师
23-09-14 19:14:35
晓晓
第2次下单
短短几十分钟的聊天让我受益匪浅,感谢倾听指引
23-03-02 00:40:11
第1次下单
牛啊牛啊,聊完以后心里轻松了不少
22-11-09 13:12:50
哈哈
第1次下单
老师很好,谢谢老师
22-11-08 01:27:42
4页 ,到第 确定
动态
华燕
一个医生在治疗复诊的抑郁症孩子,而孩子在那里看书时,医生大为夸赞孩子用功。这时候母亲赶忙来了一句“用功?假用功”。医生无奈的对母亲说:“你看又开始说了,又说了吧!”。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有时候假话说多了,也就成了真话了”。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期望和赞美是人的内在需求,也是激励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孩子是否有能力,最后的成就如何和自身努力有关联,同时也和受到家庭的暗示和方式方法有关。 《中毒的父母》一书中写道: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贬低往往意味着好控制,因为你不好,所以就要听我的,这就是典型的“以批评为名,行控制之实”。 一个长期被贬低的孩子,内心会变得异常敏感,并且会长期自我怀疑。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投射性认同”。说得通俗一些就是,父母长期给孩子灌输什么感受和想法,孩子没有觉察与分辨能力时,很容易会认同到自身,长此以往就真的变成了父母想象的那个样子。 一个真正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仅仅会有为孩子赚钱养育的能力,同时还有接纳孩子不完美的能力。这样的接纳和包容的能力日后会成为一个孩子走进复杂充满挑战社会的“原动力”。全文

华燕
5、过度忧虑 孩子看到新闻中灾难的报道而害怕飓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同样学生害怕临近的考试也是正常的。但他们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们越感到软弱无助,害怕的东西就越多。 6、说谎和欺骗 四五岁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通常并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他们只是在区分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大一点的孩子在已经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也会撒谎,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受到很大的压力。8岁左右的孩子更关注自己在学校的一切,10岁的时候他们会有诸如“别人喜欢我吗”这样的社交考虑。归根结底他们是想取悦自己的父母,担心会辜负他们的期望。如果承认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他们会感到羞愧。因此他们就编造一些父母喜欢听的话,或让他们高兴,或喜欢讲故事时自己受到关注和赞赏。所以父母可以觉察一下自己是不是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当你能无条件接受孩子的全部,他们就会用更加健康的方式与父母链接。 7、拒绝吃饭 很多专家提醒父母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或其他表示不满的肢体语言,家长应认真对待,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紊乱症。简单的把食物分成“好的”和“坏的”或过量运动以“燃烧脂肪”可能意味着你的孩子正在试图通过一种不健康的方式控制自己的身体,从而达到控制压力的目的。 孤立无助的感觉和自卑会引起对食物的反感,但多数情况下,父母一方不完美的体态或对别人胖瘦指指点点的态度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父母并不总能正确判断孩子是否患有饮食紊乱症。 不要强迫你的孩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们爱吃的饭菜。如果他在吃饭时的不良倾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最好找专家寻求帮助。 全文

华燕
家长们似乎从未意识到,成长也是如此的艰辛,我们往往认为孩子们生活的很松弛,他们所担心的无非是吃什么玩什么,所以如果孩子发出了痛苦与压抑的信号,作为父母能发察觉并给他支持呢? 1、哭泣 通常孩子哭泣是由于饥饿或者疲劳,但哭泣也是减轻压力的一种自然方式。孩子试着将所有见到的一切装进心里,试着理解这个世界,这对他来讲有点不堪重负。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哭泣是一种自然愈合机制”,当孩子遇到太强的刺激,不知道如何放松时,他们就会垮下来,然后大声啼哭。随着年龄的增长,眼泪仍然是他们在情绪激动时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所以不该阻止孩子的哭泣,也不要忽视他们的哭泣,应该充满爱意,心平气和的对待。 2、不安的睡眠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当儿童和自己的父母分开,他们会很自然的感觉很多焦虑。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妖魔鬼怪藏身各种角落,所以孩子失眠一定有很多事情困扰着他。所以当孩子睡前和他聊聊天,给他们机会说出心里话,就有办法找到改善睡眠的方法。 3 、疾病反复 如果你的孩子叫嚷肚子疼或者头疼,但没有任何外在症状,那么他可能就是精神紧张。如果一个孩子经常抱怨不舒服,排除身体疾病后,一定要关注儿童的情绪和心理。作为父母要让孩子感觉可信赖,并且能帮他解决困难。 4、攻击性行为 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减轻压力唯一的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孩子突然无理由的愤怒可能源于心理压抑。儿童心理学家称:这种行为传达的主要信息是他需要一切放慢速度,给你孩子安排的活动应该尽量简单,以确保他有足够的时间自由玩耍。尽量少告诉他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否则只能增加他的压力。全文

华燕
03摆脱诅咒的方法 对于大多数“友善的人”来说,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是一件尤为困难的事。我们提供一系列方法,帮你以更清晰、更自信的方式传递原本觉得难以表述的信息(如拒绝、抱怨及划清界限等)。 1、可靠优势清单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优势”(有人可能称之为“复原力”)。这个练习能够帮助我们识别这些特质并列出清单,供你在遇到危机、需要增强信心时使用。 想想过去你做过的令你感到骄傲的事儿,不管它们对别人来说多么没有意义。可以是帮助一位朋友、坚持某项难以坚持的事儿,或是你的作品上了学校的张贴榜。试着列出至少三个,然后在旁边写上它们所代表的你所具备的特质(或者说“可靠优势”)。记住,不要让批判性声音驱散你的想法。 2、肢体语言 大量研究表明,相比其他方式,我们通过非语言交流(或者说,肢体语言)获得的信息更多。肢体语言研究先驱麦拉宾(AlbertMehrabian)提出了一条平衡定律,即:对一个人的印象,大约55%来自于肢体语言,38%来自于说话的方式(尤其是语气),7%来自于说话的内容。当你站直身体,并看着对方的眼睛时,你会觉得更自信,并且让别人也感受到你的自信。如果你需要打一个不好开口的电话,试着站着打这个电话,这会让你觉得更强势一些,而你的声音也会体现出这一点。 全文

华燕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这样人,他们将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家人、朋友、同事身上,对陌生人也几乎有求必应。而且一旦停止这样做,就会觉得非常内疚,仿佛受了一场“友善的诅咒”。 在他们看来,很多事情的优先级都高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结果支持了所有人,却让自己非常崩溃。 心理学家把这些始终把友善待人作为唯一行为准则并因此受尽委屈的人称为“讨好型人格”。 01“友善”的诅咒 你是这样“友善”的人吗?即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让别人感到舒服自在,并发自内心地称赞他/她友善。 他们以为:如果自己想要得到别人的喜爱、得到爱、认可和尊重,就必须按照别人认可的方式为人处事。其中包括:始终保持礼貌、让自己变得有趣、让别人觉得愉快、不要让其他人失望、从不说“不“、防止与人发生冲突、一切以他人的需求为先等。 这些“友善的人”觉得:表达自己的需求是可耻的,自己会因此受到排挤,并失去已得到的爱。于是他们只得压抑自己,不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包括恼怒和愤恨,而只在内心深处默默承受煎熬。 当某一天,这种“友善的人”终于控制不住情绪爆发时,每个人都会吓一跳。而“友善的人”会感觉到别人的惊讶和抗拒,认为这正验证了他们的观念,即别人不喜欢他们发脾气。于是,这个死循环(或“诅咒”)便无休止地继续下去了。 02欢迎对号入座 1、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优先满足他人;2、始终把友善待人作为唯一的行为准则,并因此受尽委屈;3、认为要让别人喜欢自己、爱自己并接受自己,就必须按照别人认可的方式为人处事;4、面对强势的人(父母、老师、上司),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需求;5、从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人起争执;6、总是想太多,总把错误归因自己身上;7,很多事情的优先级都高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结果,支持了所有人,却让自己非常崩溃;8,心甘情愿陷入他人期望的牢笼,虽然被压迫得近乎窒息,却不想改变,或者说无力改变;9,总是把时间、精力、金钱和爱奉献给其他人,不懂拒绝,经常让自己和伴侣难受,只有通过这样的过度付出才能获得安全感。 如果以上特征你大部分都符合,已经开始焦虑不安,那大可不必。事实上,几乎没有人能做到方方面面都保持沉着冷静地与人沟通,我们可能都有一小块儿被“友善的诅咒”施了魔法的脆弱区域。 全文

华燕
其实,未分化正是造成理想化期待的一个原因。虽然意识上很清楚“我是我,孩子是孩子”,但潜意识里依然觉得孩子是自己的延续,会期待他做作业的时候“像我”。未分化还表现在,每天收到老师发的作业通知,“我”都会感觉自己有责任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孩子没做作业,就是妈妈的责任;当老师来电话说孩子不识字,不会算数,要求“我”在家陪他多练习,否则跟不上进度会影响孩子的自我感觉云云,“我”就立刻有见诸行动的表现,因为感觉老师批评的是“我”和孩子的共同体。 由此想来,可能每当“我”要求孩子学习,他感受到的是“妈妈在叫我为她学习”,而不是“我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此外,“我”会希望孩子不仅完成作业,而且要完成的“好”,比如字要写得整齐、干净,因为潜意识里觉得孩子作业做得好=妈妈好,做得不好=妈妈不好,妈妈不能在老师面前显得不好,于是无意识地要求孩子反复擦了重写,擦了重写,搞得孩子很泄气,产生抵触情绪。其实,那个战战兢兢,害怕“不够好”的,是“我”。 当“我”把自己和孩子剥离出来看,就发现,孩子很好,学习态度很好,而且,虽然慢一点,但一直在进步。那个一直打扰他节奏,激起他情绪的,一直是“我”。让“我”失望的,恰恰是自己。 惭愧之余,“我”也知道这是早年对父母模式的认同和内化,好在潜意识意识化以后,行为模式的改变就相对容易了很多。“我”开始允许一些以前不接受的事情:不想做作业就先玩吧;字写得歪扭就这样交上去吧;老师来电话,“我”态度很端正,回家还是以孩子的感受为主,让他以自己的节奏去学习…… 这样做了以后,你会发现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孩子得到允许,情绪好了,也更主动了。而对“我”来讲,打破严厉的超我,让自我再长大一点,看似是对孩子的养育,也是对自己的养育。 全文

26"
张慧哲
持证8年
咨询157
评价8
复购31%
亲子教育
个人成长
38"
金惠书
持证15年
咨询288
评价109
复购65%
情绪压力
亲子教育
10"
武云云
持证1年
咨询3
评价0
复购33%
婚恋情感
情绪压力
24"
隋潇雨
持证11年
咨询8
评价0
复购25%
职业发展
婚恋情感
32"
丁明
持证6年
咨询3
评价0
复购33%
情绪压力
人际职场
56"
蔡善根
持证7年
咨询550
评价224
复购70%
家庭矛盾
个人成长
21"
刘艳红
持证7年
咨询12
评价6
复购41%
亲子教育
个人成长
23"
唐建刚
持证13年
咨询227
评价63
复购37%
情绪压力
人际职场
52"
刘艳芹
持证15年
咨询61
评价20
复购45%
婚恋情感
人际职场
31"
章禕
持证9年
咨询15
评价10
复购62%
人际职场
婚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