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s
刘金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
|持证6年
北京 | 北京
5.0
家庭矛盾
个人成长
服务人数
5
多次复购
0%
平均时长
0
长程个案
0
资质认证
无条件更换咨询师
担保交易
咨询预约
立即倾诉:
3 元/分钟
下载APP享受更多优惠
立即咨询
预约准则
如遇咨询师变动会以短信通知,请保持手机畅通如要取消,请及时和客服取得联系
方案
4.5折
首访咨询
¥135 ¥300 /次(60分钟)1次起通话
预约
4.0折
系统咨询
¥120 ¥300 /次(60分钟)5次起通话
预约
简介

【个人介绍】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

曾在某知名信息安全企业工作十余年,任职技术专家。

2013年始转向儿童教育和心理成长领域,兼职学习、体验7年之后,于2020年全职从业,并长期接受稳定的个人体验、团体体验、一对一督导,以及朋辈小组学习与体验。

个案经验近1000小时,个人体验超200小时,团体体验近400小时,一对一督导超100小时,在内科见习超1000小时。

13年职场生涯,7年在儿童教育、心理成长、婚姻家庭等多方面的探索,2年脱产在医院协助接待患者的经历,都丰富了我对各行各业不同处境下的人生状态的见识和理解,对于咨询工作也是非常独特的资源。

【受训经历】

中美高级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2022.12-2024.12)

肯伯格工作大师课(2022.10-2022.12)

“iThinkFresh”第 7 届巴林特小组组长培训(2021.12-2022.11)

基于精神分析的跨学派心理咨询师与督导师二年制阶梯内训计划(2020.07-2022.08)

欧文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咨询培训体系第六期直通车(2019.11-2021.07)

第十期三位一体亚隆团体带领者实践项目(2020.10-2021.08)

成为团体带领者(BAG)培训项目(2021.08-2021.09)

经典精神分析的经典技术工作坊(2021.05-2021.07)

拉康单元式工作坊(2020.10-2020.11)

全国性别与性心理咨询师培训(2019.12)

【擅长问题】

原生家庭、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人际关系、自尊自信、自我认同、职场压力

【工作人群】

18-60周岁

【咨询风格】

跟随来访者的需要,温和且适度挑战

【对来访者的一段话】

尽管在生活里经历过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但走入咨询依然是一趟勇敢的旅程。这意味着明知道有害怕与担忧,但依然愿意去冒险。有人陪伴,便可以耐受煎熬与痛苦,穿越黑暗。非常感恩与荣幸,我能做在你身边的那个人,陪伴走一程。

资质认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刘金晶的职业证书
擅长领域
家庭矛盾、 个人成长、 人际职场、 情绪压力
累计个案时长
13.20小时
文章
暂无文章
展开更多文章
问答
经常感觉在单位和在家都像蹲监狱啊 干工作就像是在做监狱义务劳动 真是不懂,到底有什么乐趣可言
刘金晶
刘金晶
咨询师
1年前
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有了方向和目标,忍耐也会有意义。

展开更多问答
用户评价
评分
5.0
全部(1)
很专业(0)
态度很好(0)
和蔼可亲(0)
效果明显(0)
耐心(0)
反应迅速(0)
来杯橙汁
第3次下单
温柔,专业,谢谢老师。
24-01-05 10:03:17
动态
刘金晶
挺久之前,我发布了一篇文章,大概2k多字左右。 前几天,收到有人发私信问我,这篇文章是不是没写完,觉得写的挺不错的。 因为文章是复制粘贴过去的,所以我想是不是粘丢了一部分,于是把段落对了一下,发现没问题。 但对方又坚持问了一次,还挺认真的,我也有些狐疑,于是又仔细的把文章看了一遍。这一遍就看出了一点问题来了,论述的第二部分是有些仓促的,过渡得有些生硬,可能不是专门学心理的人,论述的转折就不是很连贯,有些断续的感觉。 看出来了之后,我就回应说,文章是当时听课有感触一时兴起写的,有点久了。虽然也问了对方感觉哪里有断点的感觉,的确也是想从读者的角度得到些反馈,但本心来说,并没有根据反馈很快就去修改的想法。 没想到过了一阵子之后,对方说看到完整的文章了,是软件和手机型号之间有不兼容的地方,显示不全。 这一下,真是出乎我意料了。找了好半天文章本身的问题,原来不是没写完整,而且真的没看到完整的。 这一次,又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内归因倾向。 归因方式是人们在面对问题找原因时的一种思维方式,从自身内在找原因就是内归因,从外界外在找原因就是外归因。 这两种方式没有完全的好或不好,都有适用的场合。有句话说,天底下的事就三类,我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爷的事。 如果真是自己的事,那么内归因就是合适的,叫勇于承担责任,否则,是别人的事、老天爷的事还内归因到自己头上的话,就叫过度承担、自疚自罪了。 反之,明明是自己的事,还外归因到别人头上、老天爷头上,那就推诿、不负责任。而别人的事、老天爷的事,的确外归因就是合适的,那叫有边界、各自为自己负责,和接纳现实。 所以,归因方式无所谓好坏,最佳的方式是,能够根据具体事情的实际情况去选择符合的归因方式。 但一般人们都没有那么极端到只是外归因或只是内归因,只是根据人们的性格秉性会显示出偏向某一方的倾向。有人倾向于内归因,就会事情来了先看自己能做点什么、是不是自己这边的原因。而有人就会倾向于啥事都先把自己撇干净了再说。 那成长的方向,自然是向着趋于中庸的方式去啦。内归因倾向的,可以试着首先去找找别人的原因、客观的原因,再回到自身,而外归因倾向的,则可以首先看看自己对事情有什么样的影响,再去看外面。全文

刘金晶
最近这段时间,在督导里有一个很特别的感受就是,督导师给到我的,其实是一个提醒,而非我完全不知道的盲区。 在那些咨询过程中我觉得困扰的点,督导说完了我恍然大悟的东西,其实脱离开具体的个案,进入到头脑层面的、理性的、理论探讨,其实我是知道怎么应对的。只是在和来访一对一的具体对话里,在一段稳定的关系里,有了情感的投入,离得太近了,所以就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而只要被人点出来之后,其实就会觉得豁然开朗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就会想到,有时候咨询里,来访者也是这样的。来访的有些困扰,如果换到另一个人身上,也许他也能知道怎么应对,但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就陷进去了。 咨询师做的,有一部分也是类似的工作。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者,说出在来访心里已经有只是还没和自己建立关联的东西,马上就豁然开朗了。 这时候,不管是督导师,还是咨询师,其实承担的就是一个提醒的功能。 往往是在刚刚习得一些新的技能或知识,但还没有特别熟练的完全掌握的时候,就会有很多这样的时刻。不是不知道,不是不懂,不是不会,只是在当下面临那个困境的时候,还不能调用出来这个新的经验,还是在原来旧有的经验里。 所以这时候,往往就是一个提醒就够用,一经提醒,就可以顺利地调用新经验。就是通过反复的调用,新知识、新技能,慢慢就会稳固下来,新的应对模式就形成了。 道理容易知道,但做到则是一件漫长的事。这漫长的路上,新鲜的、惊艳的、涉猎新领域的时候少,熟悉的、乏味的、反复练习的时候多。这倒是督导、咨询和生活一个共同的相似点了。全文

刘金晶
生活里的投射无处不在。 本来毫无瓜葛、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陌生人,因为彼此的投射,可能就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无关系,不投射;无投射,不关系。 比如,那个经典的对话,“你瞅啥”“瞅你咋地”,下一步俩人可能就滚一起了。 说“你瞅啥”的人,是感受到了一种敌意,而对方很可能都没有注意到他,所以这种敌意完全来自于他自己的内心,是他认为别人对他有敌意。这是投射。 而说“瞅你咋滴”的人,如果明白是对方向自己投射了他本人的敌意,与自己无关,只与恰好此时此刻以此种姿势出现在这里有关,那让过去就好了。可他认为就是与自己有关,把对方当做某个确实对自己有敌意的人。这也是投射。全文

刘金晶
哲学家尼采曾经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区分对待生活两种方式:一种是日神式的,指人理性、严格分析和逻辑的一面,一种是酒神式的,指人受到情感、直觉以及无限的自由支配的一面。 如果是对待戏剧、影视作品,那么日神式的就是被激发起来寻找生命意义、带来思考的那一面,酒神式的就是被激发起的情绪情感、感官冲击的那一面。 尼采认为,生命的目标就是达到理性和感性的平衡——既能清晰的思考,又有稳定、可靠和负责任的行为;同时能够去感受、去享受葡萄的果实,能够(在必要的时候)不受约束地表达内心的好恶。 看到这里,就会想到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一直提倡的中庸之道、阴阳调和,其实也是一样的主张。 感性和理性,对应人的右脑和左脑,可以说是与生俱来都有的。也许有先天发育的影响,也有后天养育的影响,最后就会表现出一些差异。差异不大,大概就是平衡的。差异过大,就会出现问题,要么过于情绪化,任性冲动、不顾后果,要么过于目标化,陷于外在的评判标准,最后离自己越来越远。 心理咨询也好,任何其他的成长方式也好,都是在试图缺什么补什么,慢慢达成一个趋近于平衡的状态。既能在在人群中发挥自己的能力,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绩,又能在自己的主观世界做自己的王,获得生命的幸福感。全文

刘金晶
如果一个问题出现了很久,尝试了很多办法都没有什么改善的话,就需要考虑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的问题了,而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呈现出来的问题只是表象,实则看不见的地方有多个复杂的因素在互相作用,最终维持了表象问题的持续存在。 大多数我们遇到的难题都属于系统性问题,比如孩子无法上学、家庭关系一团糟、想要一个好身材,乃至难以形成一个想要的好习惯,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均是如此。 系统性问题,就需要头痛医脚,在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和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面临的是一场持久战。全文

刘金晶
这句话来自于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 的确如此,在生活中也很容易被观察到。同一个现象,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人那里,即使是使用同一个解释系统,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结论。 比如,拒绝某些外在的声音,一个人的解释是自我比较稳固,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人格很成熟;另一个人的解释是,自我无所不能,否认现实,人格发展很早期。这就是天上地下的差别了。 理论、工具都是中性的,出来什么结果完全取决于用的人是谁。全文

25"
贾艳宇
持证13年
咨询221
评价199
复购76%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30"
张开白
持证6年
咨询12
评价4
复购41%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48"
李鹏程
持证7年
咨询194
评价119
复购67%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42"
白雪峰
持证13年
咨询269
评价71
复购40%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117"
李欢欢
持证15年
咨询168
评价31
复购62%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54"
刘云清
持证8年
咨询268
评价168
复购55%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39"
陈芹
持证6年
咨询107
评价16
复购45%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58"
梁春霞
持证8年
咨询260
评价49
复购54%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17"
李律
持证0年
咨询63
评价11
复购60%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23"
蔡兴苗
持证13年
咨询38
评价4
复购25%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