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s
和钰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
|持证7年
北京 | 北京市
5.0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服务人数
91
多次复购
50%
平均时长
1
长程个案
3
资质认证
无条件更换咨询师
担保交易
咨询预约
费用:
90 元起
下载APP享受更多优惠
立即咨询
预约准则
如遇咨询师变动会以短信通知,请保持手机畅通如要取消,请及时和客服取得联系
方案
8.0折
情绪疏导
¥192 ¥240 /次(60分钟)1次起通话
预约
10.0折
人生规划
¥240 ¥240 /次(60分钟)1次起通话
预约
10.0折
恋爱情感
¥120 ¥120 /次(60分钟)1次起通话
预约
10.0折
恋爱情感
¥180 ¥180 /次(60分钟)1次起通话
预约
10.0折
个人成长
¥240 ¥240 /次(60分钟)1次起通话
预约
10.0折
原生家庭
¥120 ¥120 /次(60分钟)1次起通话
预约
简介

【个人介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受训经历】

2017-2018年通过国家最后一批认证的心理咨询师考试取得证书,

从2016年下半年起从事线上心理疏导倾听超过1000+小时

【擅长问题】

婚姻关系 出轨疏导 情感修复 丧亲创伤 原生家庭问题溯源

【工作人群】

恋爱婚姻的情感背叛 个人成长 丧亲创伤

【咨询风格】

耐心 理性 温和

【对来访者的一段话】

吹过你吹过的风,走过你走过的路,我可以感同身受,悲喜也可以相通。

资质认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和钰蓉的职业证书
擅长领域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个人成长、 情绪压力
累计个案时长
330.00小时
文章
暂无文章
展开更多文章
问答
从初三在一起到去年分手了,距离分手已经8个月了,还是走不出来怎么办?彻底没有复合的可能了,只想走出来停止内耗
和钰蓉
和钰蓉
咨询师
1年前
不要着急,你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既已接纳,剩下的自己是适应和改变。

展开更多问答
用户评价
评分
5.0
全部(5)
很专业(0)
态度很好(0)
和蔼可亲(0)
效果明显(0)
耐心(0)
反应迅速(0)
好好好
第1次下单
和老师是个非常理性的人,给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并且可以直接找到问题的根源。感谢!
23-03-27 22:49:47
白色绣球爱
第2次下单
老师职业经历丰富,有点女强人的味道,给了许多的职场意见,而且她精神能量高,很容易感染人,咨询之前整个人本来是很低沉的,咨询结束之后像是充满电的状态。
23-03-25 23:36:53
寅默
第2次下单
和老师处理了职业规划的一些问题。和老师的技术十分专业,依据人生之经验以及职业的技能,就我当下的情况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前景和填补因为一些变故导致的人生计划失控留下的空洞。和老师的声音干净坚定,果断利落。共情了我的处境,理解了我的状况。就其实实在在方案,我十分感激。
23-02-16 15:23:23
戏生
第1次下单
老师太厉害了,语速很快,逻辑清晰,观点充实,和老师打完一通电话,我的能量瞬间up了。
23-02-01 22:38:43
QWE
咨询效果挺好的,满意
22-12-28 08:25:55
6页 ,到第 确定
动态
和钰蓉
人格障碍包括三大类,A类、B类、C类 A类包括三种: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 B类包括四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以及表演型人格障碍 C类人格障碍包括三种: 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和强迫型人格障碍 A类的可以说是人格水平最低的,B类次之,C类人格水平相对要高一点,所以A类的比较难治,C类治疗相对容易一点。全文

和钰蓉
说起虐待, 首先想到的是身体上的虐待,而忽视了另一种虐待--心理虐待。 在心理学中,心理虐待是指使用长期的精神暴力、情绪暴力,通过羞辱、中伤等方式,让自我的精神和心灵造成严重伤害的一种行为。 不要小瞧心理虐待的伤害,虽然它不像拳打脚踢那样会留下身体上的伤疤,但可以令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伤痕累累。 它对一个人的精神摧残往往是毁灭性的,它可以让一个原本身心健康的人厌恶自己、厌弃世界乃至对人生绝望一却还不自知。全文

和钰蓉
心理学中有一种极端的恋爱关系【创伤性吸引】 大家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当某个人对我们来说有着强烈的、病态的、不可抗拒的、几乎令人室息的吸引力时,其实也是我们的创伤所在处。那些童年创伤悄无声息地在我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一颗长满尖刺的大树。 一旦遇到那个能够触动这颗种子的人时,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一边刺痛一边心动,所有的防御机制瞬间失效。 因为TA光是存在就已经击穿了我们的防御系统,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最脆弱、最真实的自我。一边被深深吸引,一边又疯狂的嫉妒,羡慕。嫉妒什么呢? 对方身上有的这些特质,就是自己所欠缺所丢失的,自己梦寐以求的对对方而言只是普通的日常,于是我们感受到了致命的吸引力,不断的想要靠近,试图通过走进TA来从对方身上窃取和学习这些特质,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缺。 你可以亲眼看到那些黑暗的记忆是如何巧妙地在这个人身上借尸还魂,这份熟悉到温暖的痛苦把你狠狠迷住了,就像重温童年时代偶然观赏到的一幅震慑人心的残酷画作,你再次停留在这一景象面前流连忘返,浑然不知世上已千年。 所有强烈的迷恋都是创伤的回声,真正的成长往往伴随着痛苦与挣扎,只有当你开始打破理想化,意识到这种强烈迷恋感背后的真相时,才更容易迈出自我疗愈的第一步。 唯有正视自己的创伤,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你才会更加明白,每一段拥有深刻吸引力的关系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是为了让你更加了解自己,放下过去,也让你更加珍惜自己。 你需要自己先听见,先看见,试着拥抱这份复杂的情感,让它成为你成长的催化剂,而不是束缚你的伽锁,让自己彻底从创伤中走出来。 全文

和钰蓉
在任何时候,想要保持高能量状态,记住一句话:【永远没有正确的选择,而要让选择变得正确。】真正读懂了这句话,你的人生就会像开了外挂一样,像世界上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一样,拥有源源不断的能量与精力。 几乎所有被我们消耗掉的能量,都是被无休无止的“做选择”、试图寻找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最优解”以及永无止境的“权衡利弊”所消耗殆尽的。 这种看似十分正确的处事方法,在超出一定程度的时候,它的反噬作用是巨大的,能够把一个人的能量消耗得所剩无几。 不断权衡利弊,就像一个一直高速运转却不能停下来喘息的机器,长期如此,能量将迅速消耗殆尽。而当能量被消耗殆尽,就容易失去生命力、失去活力、失去执行力,生活变得一团糟,这种情况下,恶性循环开始了,也就愈发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能力。要做的是从源头上停止这种能量消耗。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到可以影响人生走向的决策,小到去商店买自认为“物美价廉”的东西,我们时时刻刻试图通过我们自认为强大的“判断力”来寻找那个“最优解”。任何人都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谨慎的人,做事之前“三思而后行”,导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活在恐惧之中(这种“恐惧”状态,就是我们能量消耗的罪魁祸首),因为害怕没有真正思考到位,没有真正权衡清楚利弊,从而导致我们失去某些利益,甚至是失去对人生的掌控。 但我们应该明白,在没有身处一件事情真正尘埃落定的那个时刻,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准确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到达胜利的彼岸的那一刻,回头感叹,一路艰辛而来,真正决定成败的不是最初的选择,而是坚定选择一条路之后,在这条路上的摸索、总结与调整。也许那时的你,选了另外一个选择,按照这个模式,也同样能够让今天的你到达胜利之巅,路上的风景不同,但殊途同归。这个过程,就是“让选择变得正确”。 从切断源头出发,保护我们的能量不被无谓挣扎着的权衡利弊消耗,清醒地告诉自己:没有最好的选择,也没有最正确的选择,在选择前我们并不知道结果,所以世界和生命才精彩。 在被各种琐事困扰地焦头烂额的时候,在陷入害怕失去、焦虑迷茫、能量萎靡的时候,花一点时间,抛开一切事物,心平气和再一次告诉自己:【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要做的,是让选择变得正确】。全文

和钰蓉
黑羊效应,是一种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而其他好人旁观的心理陷阱。 霸凌的时候,加害者、受害者、旁观者,都是好人? 【如何理解黑羊效应】 黑羊效应涉及三方参与者,分别是黑羊、屠夫和白羊。 无助的黑羊--受害者,常常什么也没做,就无辜遭受周围人群的攻击 持刀的屠夫-一加害者;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只觉得跟着大家一起对某个人做某些事很有趣。 冷漠的白羊一旁观者,目睹部分或全部过程,却没采取任何行。看似与你无关的角色,也许你正是其中之一,只是你还未被唤醒。 人们总是会无意识地“抱团攻击”无辜的人,从欺负别人之中获得快感与优越感。这种行为,其实就是“黑羊效应”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由于盲目的从众心理,那些被欺凌的“黑羊”受尽欺辱,而所有的参与者和旁观者都是共犯。 但是为什么“黑羊效应”会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频频发生? 这是因为如果出现了一只可怜的“黑羊”,这个群体之中的其他人自然就找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和排解压力的途径。 集体中大多数人对“黑羊”的排斥和欺凌仿佛可以增强这个集体的凝聚力,和个体身在集体中的安全感。 团体的感染力极其容易影响个体,个体便在其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意识。 【面对黑羊效应如何破局】 (1) 打破黑羊统领的群体意识 若你有勇有谋,首先可以尝试推翻刽子手的领导地位,建立新的群体意识。 比如奥巴马成为总统就是对黑人歧视一“黑羊效应”的一种破除。 (2)寻找白羊组团 其二尝试瓦解刽子手群体的凝聚力和团结。若你性格内向且胆小,不幸还沦为了黑羊,那么就试着团结只或两只曾经被边缘化过的白羊,组成自己的团体,让自己摆脱孤立无援的状态。 (3)远离“黑羊场所”,争取外界支持 “黑羊”往往处于群体之中,依然对群体抱以期待。在期待中,“黑羊”努力用自己的行动,祈求融入群体之中。这种期待,却只会使屠夫们因为良心受谴责而更加抱团取暖,“黑羊”的境遇只会更糟糕。 此刻,你最需要的是获得外界的支持,当认清楚残酷现状之后,务必将情感转移到家人和朋友身上。全文

和钰蓉
卡尔·荣格曾在自传中写道:“孤独并非源于身边没有人,而是源于无法表达自己内心深处认为重要的事情,或是坚持了某些他人无法认同的观点。” 荣格指出,孤独感始于我们早年的体验,与我们对自我认同的追求紧密相关。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并接纳了自己的独特性,以及是否给予了自己一个安全的空间来表达真实的自我。压抑这些想法和感受可能会让我们产生更深的孤立感。 荣格在他的自传《回忆、梦、思考》中,写道:“自幼我就对世界的运作有着深刻的洞察,这种洞察塑造了我对世界的态度,从童年至今未曾改变。童年时,我便感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孤独,而这份孤独至今仍伴随着我。因为我知道一些别人显然不知道,并且大多数人也不愿意去知道的事情。 我的孤独始于早年梦境的体验,并在我研究潜意识的过程中达到顶峰。当一个人的见识超过他人时,他便会感到孤独。每个人都渴望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他们可以分享内心真正重要的想法和感受。当他们感到自己的声音无人倾听、自己的存在无人关注,或是被他人误解时,他们就会退缩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使身边围绕着人,孤独感也会随之而来。 当我们的自我认知、信仰和观点不被他人接纳时,就会产生隔阂。我们可能会感到压力,不得不隐藏真实的自己,担心受到评判或拒绝。 这种疏离意味着,我们失去了与那些本可以给予我们真诚联系的人建立关系的机会。 荣格的观点将关注点从外部环境(独处)转移到内在世界(沟通和接纳)。在他看来,完全表达自我不仅是建立真挚联系的关键,更是通往丰富心灵生活的必经之路。 医生、演说家和作家加博尔·马泰在他的著作《正常的迷思:有毒文化中的创伤、疾病和治愈(The Myth of Normal: Trauma, Illness, and Healing in a Toxic Culture)》中,深入探讨了以牺牲心理健康为代价去“讨好”他人的潜在危害。他这样写道: “友善和取悦他人虽然常常受到社会赞誉,被普遍视为美德,但实际上可能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几十年的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压抑愤怒、优先考虑责任和他人的需求而忽视自己的需求,以及尽量不让他人失望,是导致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忽视或压抑我们的感受和需求,都会加剧我们的压力反应,这种反应会推动身体产生炎症,最终损害我们的免疫系统。”全文

42"
白雪峰
持证14年
咨询298
评价77
复购39%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25"
贾艳宇
持证14年
咨询238
评价213
复购72%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18"
廖杰
持证16年
咨询7
评价1
复购57%
个人成长
情绪压力
17"
李律
持证1年
咨询67
评价12
复购62%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17"
刘世淑
持证15年
咨询119
评价25
复购40%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54"
金会芝
持证7年
咨询121
评价34
复购47%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60"
李亚双
持证11年
咨询171
评价60
复购50%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58"
梁春霞
持证9年
咨询284
评价50
复购56%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58"
田大朋
持证16年
咨询23
评价7
复购39%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54"
刘云清
持证9年
咨询271
评价168
复购66%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