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s
赵丽辉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
|持证8年
河南 | 郑州
5.0
情绪压力
亲子教育
服务人数
19
多次复购
52%
平均时长
0
长程个案
0
资质认证
无条件更换咨询师
担保交易
咨询预约
立即倾诉:
2 元/分钟
下载APP享受更多优惠
立即咨询
预约准则
如遇咨询师变动会以短信通知,请保持手机畅通如要取消,请及时和客服取得联系
方案
9.0折
短期咨询
¥108 ¥120 /次(60分钟)3次起通话
预约
10.0折
视频倾诉
¥120 ¥120 /次(30分钟)1次起通话
预约
8.0折
中长期咨询
¥96 ¥120 /次(60分钟)5次起通话
预约
10.0折
图文语音倾诉咨询
¥120 ¥120 /次(60分钟)1次起通话
预约
7.0折
首次咨询(限一次)
¥84 ¥120 /次(60分钟)1次起通话
预约
9.5折
后续单次咨询
¥114 ¥120 /次(60分钟)1次起通话
预约
简介

 【个人介绍】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

 【受训经历】

曾奇峰精神分析系列课程

中社联本会团体心理咨询课程

林棋堂叙事案例督导高级课程焦点短期解决初级中级高级讲师班案课程

 【擅长问题】

女性成长,婚姻家庭、亲密关系、亲子关系、青少年心理

 【工作人群】

遇到各种生活问题的人群,压力过大、适应不良、学习压力过重的学生;

经历失恋、离婚等亲密关系挫折的人。

 【咨询风格】

我秉持人本主义理念开展咨询,营造温暖、接纳、真诚的空间,让来访者自在表达。

不评判、不打断,用专注倾听、同理共情,陪伴他们探索内心,挖掘自身潜能,引导其自主找寻解决生活困境、实现成长的路径,全程给予充分信任与尊重,让每一次咨询都成为来访者心灵的避风港。”

 【对来访者的一段话】

我愿陪你走一段心路,愿陪你穿荆渡棘、渡过暗夜,去到明亮宽阔处。

资质认证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赵丽辉的职业证书
擅长领域
情绪压力、 亲子教育、 个人成长、 家庭矛盾
累计个案时长
18.70小时
文章
暂无文章
展开更多文章
问答
每次发消息不能被即刻回复就会特别难受,会觉得自己得罪了对方,然后这件事情就会困住我,让我很难受,觉得自己陷入无人回应的境地,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件事情可以给我带来如此大的困扰
赵丽辉
赵丽辉
咨询师
18天前
你的感受其实很常见,尤其在依赖即时反馈的社交环境中。当消息未被及时回复时,许多人会下意识将“无回应”等同于“被否定”,这种思维模式可能源于对他人认可的渴望,或是成长中未被充分回应的经历留下的敏感。试着觉察这种情绪背后的假设:比如“对方一定是不想理我”是否真的成立?或许对方只是忙碌,或需要时间思考如何回应。 可以尝试将注意力转移到具体行动上,比如记录每次未被即时回复后实际的结果——多数情况下,对方后续的回应往往与你的负面猜想无关。同时,培养独处时的自我价值感,比如通过阅读、运动等方式充实自己,逐渐减少对他人反馈的过度依赖。若困扰持续,与信任的朋友倾诉或寻求心理咨询,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并疏导这种情绪。你并不孤单,许多人都在这条路上慢慢学习与自己和解。全文

展开更多问答
用户评价
评分
5.0
全部(2)
很专业(0)
态度很好(0)
和蔼可亲(0)
效果明显(0)
耐心(0)
反应迅速(0)
luoqi_1984
第3次下单
老师很有耐心!非常感谢!
25-02-27 13:41:53
哇哈哈
第2次下单
好评
25-01-25 15:22:20
动态
赵丽辉
热恋时,两人时刻想黏在一起,消息回复也迅速及时,爱意在频繁互动中升温。可不知何时,对方回复消息没那么快了,回复字数也变少,热情似乎在冷却。很多人开始担忧:这是感情要降温,甚至走向分手的预兆吗? 当对方回应不及时,我们难免陷入焦虑。我们下意识从对方行为里找爱的依据,一旦回应延迟,心里就七上八下。可这种不安,更多是源于我们对感情的过高期待,以及内心深处对自身价值的怀疑。我们期望感情永远热烈如初,却忘了感情如同四季,有温暖的春夏,也会有看似“冷淡”的秋冬。 从认知行为的角度看,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决定情绪。对方回复慢,我们就觉得是感情出了问题,这其实是不合理的认知。或许是他们工作忙碌、手机不在身边,又或是正专注于解决某个难题。当我们被负面情绪裹挟时,不妨先冷静下来,问问自己:我的判断是否客观?有没有其他可能?这样的自我反思,能帮我们驱散焦虑的迷雾,理性看待感情中的变化。 在感情里,过度依赖对方的回应来获得安全感,会让我们逐渐失去自我。真正健康的感情,是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偎。我们要拥有自己的生活,培养兴趣爱好,经营社交圈子。当我们在自我成长中实现价值,就不会因对方一时的疏忽而患得患失。因为我们清楚,自己的幸福不只是对方给予,更是自我内心的富足。 感情中的焦虑不安,是挑战,也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面对这些情绪,都是在探索自己与感情的边界。我们能学会管理情绪,在感情中保持独立与自信。 如果你也在感情里有类似困扰,请记住,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愿我们都能在爱里找到平衡,享受甜蜜,也能直面平淡;全心全意付出爱,更能坚定爱自己。因为,只有内心充满爱与自信,才能拥抱真正美好的感情。全文

赵丽辉
人生之路漫漫,我们一心追逐爱与温暖,却常被原生家庭和成长的暗礁阻碍,心灵满是伤痕。今天,就来聊聊这些藏在心底的伤痛,和突破困境、重寻光明的方法。 很多人的成长,都被原生家庭深深影响。小时候,不管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父母认可,做什么都被否定。生活里没有话语权,从选学校、挑专业,到培养兴趣爱好,全由父母决定。长期被压抑和控制,心里种下自卑的种子,面对未来,满心迷茫与不安,像在大雾里,找不到方向。 本应阖家欢乐的日子,可有人却倍感孤独。别人热闹团圆,自己却形单影只。这种孤独,是内心对爱和归属感极度渴望却得不到的煎熬。 感情里,分手时每个人疗伤方式不同。但外界声音常打乱节奏,不合理评判、无端质疑,让受伤的心更疼。心理咨询本是心灵依靠,可碰上不专业、不尊重人的咨询师,信任被辜负,心灵又添新伤。 从心理学角度看,原生家庭的阴影会延续到成年,影响情绪、行为和人际关系。过度自我保护、对未来焦虑恐惧,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不过,每次在困境中挣扎反抗,都是自我意识觉醒,是成长蜕变的开始。 如果你正被原生家庭的伤痛困扰,觉得在黑暗中独行,要知道你并不孤单。原生家庭不能决定你的一生。勇敢表达情感需求,别怕拒绝不合理要求,你的感受最重要,你有追求幸福自由的权利。 学会自我关怀也很重要。孤独恐惧时,停下脚步抱抱自己,告诉自己“你做得很好”。通过冥想、阅读、运动和内心对话,释放负面情绪,找回内心平静与力量。 另外,主动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找到能理解、支持、鼓励你的人。他们像明灯,照亮你前行的路,在爱与被爱中,修复破碎心灵,重拥生活美好。别让过去伤痛束缚自己,勇敢迈出那一步,你会发现生活满是温暖与惊喜。 人生道路荆棘丛生,但每次挫折都是成长契机,每次困境都是蜕变前奏。愿我们都能挣脱创伤枷锁,在自我探索成长中找到光,向着有希望和爱的未来坚定前行。全文

赵丽辉
——在外是情绪稳定的成年人,回家就变成易燃易爆的炮仗。” 这话扎了不少人的心。明明对同事能忍气吞声,对陌生人会礼貌微笑,可一面对家人,一句“多喝热水”都能点燃怒火。 家人的“安全气囊效应” 心理学有个词叫“情感安全区”:就像小孩摔疼了会扑进妈妈怀里大哭,我们潜意识里认定家人是“永远不会离开的避风港”。这种安全感本是礼物,却常被用成“情绪垃圾桶”——“反正他们不会丢下我”,于是肆无忌惮地发泄委屈、愤怒、焦虑。 有个姑娘曾和我吐槽:“我在公司被老板骂到胃痛都笑着点头,回家却因为妈妈忘买我爱吃的苹果大吵一架。”其实不是苹果多重要,而是那一刻,她终于摘下了“懂事”的面具。 藏在琐事里的旧伤口 家人间的争吵,常常是“借题发挥”。那些看似莫名其妙的爆发,背后往往连着陈年旧伤。 比如妈妈抱怨“碗没洗干净”,你突然暴怒,可能是因为童年时总被指责“什么都做不好”;爸爸不愿转钱让你看病,你崩溃大哭,或许源自从小生病总被说“矫情”的委屈。这些瞬间像火柴,点燃的是过去几十年积压的枯草堆。 我们都在等一句“你懂我” 最大的情绪落差,来自对家人的“满分期待”。 朋友小北眼睛痛想去做检查,打电话给父亲要钱,对方却说:“去医院不也就是开点眼药?”她当场失控:“你就是舍不得钱!”后来才知道,父亲偷偷查了一夜“年轻人眼病注意事项”,却笨拙得只会说“少看手机”。 我们总默认家人应该像超人一样理解自己,却忘了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做子女。 给亲情装上“缓冲器” 和家人的关系像老棉袄——磨皮肤却最保暖。试试这些方法让相处少点刺痛: “暂停键”比反击键有用: 感觉要爆炸时,可以说“我现在很难平静,10分钟后再聊”。这招对父母尤其管用,他们看到你愿意冷静沟通,反而会反思。 把“你应该懂”换成“我需要你”: 与其吼“你怎么从来不关心我”,不如说“我现在很难受,需要你陪我去医院?”直接表达脆弱,比指责更容易获得支持。 接受60分的爱: 妈妈一边唠叨你懒,一边把红烧肉推到你面前;爸爸数落你乱花钱,却悄悄往你包里塞现金。世上没有完美的家人,但那些笨拙的关心,也值得被看见。全文

赵丽辉
如果你觉得“连命都不想要了”,说明心里的那盏灯可能已经暗到快熄灭了。这时候,与其逼自己立刻振作,不如试试先蹲下来,摸摸自己的头说一句:“我知道你很累,咱们慢慢来。” 1. 先承认难受,但别把难受当全部 人不是机器,累了可以暂停键。觉得活着没意思,不用硬扛着假装没事。难受了就哭,生气了就捶枕头,但哭完了记得对自己说:“我现在确实很难,但昨天我还撑住了一整天,今天也能再撑一会儿。”哪怕只是起床喝了一杯水、拉开窗帘看了眼太阳,都值得夸自己一句:“看,我又赢了一小局。” 2. 从最小的事里找“我能行” 别急着找人生意义,先从冰箱里拿出蔫了的青菜,给它浇点水;把堆了三天的袜子扔进洗衣机;甚至只是把手机相册里乱七八糟的截图删一删。这些小事像游戏里的小任务,每完成一个,心里就会“叮”地亮起一颗星——原来我还能让世界变好一点点。 3. 和世界重新“挂钩” 孤独像湿棉被压得人喘不过气,但你可以先从不用说话的联结开始:给小区流浪猫倒半碗猫粮,在阳台种一盆死不了的多肉,或者半夜刷到陌生人发的“好累啊”时,默默点个赞。这些小小的“我在”的痕迹,会悄悄把你拉回人间。 4. 收集让你“哎哟不错”的瞬间 生命的意义不用是个惊天动地的答案。可能是外卖奶茶第一口的甜,是等公交时突然吹来的一阵凉风,是刷到沙雕视频时憋不住的一声“噗嗤”。把这些瞬间记在手机备忘录里,攒多了回头看看:原来灰扑扑的日子里,还藏着这么多星星碎片。 5. 把“未来”切成小块 别想“我这辈子怎么办”,只想“接下来一小时干嘛”。专心给流浪狗梳毛、把乱糟糟的耳机线绕整齐、甚至只是盯着咖啡的热气发呆。当你全神贯注做一件小事时,就像给自己造了个透明防护罩,外头的风雨声会暂时变小。 人不是非得活成太阳,当个月亮也行,当盏路灯也行,哪怕是根火柴,能暖一下手心也好。那些觉得“苟活”的日子,其实都是你在给自己悄悄续命。要相信啊,冬天连铁树都能休眠,等哪天温度对了,你心里那颗以为早就死透的种子,说不定“啪”地就冒芽了。全文

赵丽辉
常有来访者会问一个问题:“老师,我有一个……的问题,说了怕你不接受,甚至反感……” 你知道吗?当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担忧时,心里是有些难过的。不是因为问题本身,而是因为这句话背后藏着太多独自吞咽的孤独。那些在黑暗角落里蜷缩了太久的秘密、羞耻、恐惧,甚至是你自己都无法理解的欲望和冲动,终于鼓起勇气想见光时,却连开口的资格都觉得自己不配。 做心理工作这些年,听过太多“无法言说”的故事。有人因为一场意外终生愧疚,有人困在违背伦理的情感里挣扎,有人对最亲的人怀揣恨意,有人用伤害自己的方式证明存在……这些隐秘的疼痛像苔藓,在不见光的地方疯长,直到把心撑出裂痕。但是人性本就是一片原始森林,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有鲜花,照不到的地方也自然会有菌菇——没有哪一种生命形态是“错误”的。 所以我想对有这样问题的你说:你担心“说出来我会怎么看你”的那个问题,或许早就在千万人的故事里,以不同的面貌出现过。 我的工作不是用道德标尺丈量你的灵魂,而是和你一起蹲下来,看看那些被你锁进地下室的情绪究竟在表达什么。 当你说出“我是不是很糟糕”时,我听见的其实是:“我还能被完整地接纳吗?” 记得督导老师说过:“咨询师要活得像个星系。”宇宙不会因为某颗行星有裂痕就驱逐它,黑洞不会因为吞噬了星光就被判定为邪恶。 你的故事不需要“正常”,只需要真实。那些你觉得扭曲的、肮脏的、不可理喻的部分,在这里都会像溪水流进深潭——激不起批判的浪花,只会慢慢沉淀出真相的温度。 下次当你攥紧那个“说不出口”的秘密时,试试看把它轻轻放在我们之间的这个空间里。 我准备的容器比你想象中辽阔得多,它经历过海啸,容纳过岩浆,所以永远不会对你说:“你做的太过了。” 没有一种真实需要修剪。 真正的疗愈,始于不再审判自己!全文

赵丽辉
在亲密关系的迷局里,我见证过太多来访者困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情感困境中。那些深夜发来的信息里,总浮现着相似的情感光谱。当最初的悸动褪去,关系的真相逐渐显露,很多人开始陷入痛苦的悖论——继续相守是消耗,转身离开又不甘。 这种现象背后,往往潜藏着深层的心理补偿机制。我们像揣着童年心愿单的孩子,试图在伴侣身上勾勒理想父母的轮廓。那个总在加班缺席的父亲,化作对伴侣时刻陪伴的执念;那个习惯性否定自己的母亲,投射成对恋人肯定的过度渴求。这种补偿性索求就像永远填不满的情感黑洞,既让索取者陷入永恒的匮乏感,也让被索取者在"无论怎么做都不够"的疲惫中渐渐枯萎。 帮助来访者走出困局的关键,在于搭建理性的评估框架。我常引导他们绘制"情感资产负债表":左侧写下对方给予的情感滋养——可能是深夜倾听的耐心、共同成长的动力、被理解的治愈感;右侧罗列关系中的情绪消耗——持续被忽视的委屈、价值观冲突的撕裂感、反复妥协的自我磨损。当消耗项开始侵蚀生命根基,当失眠、焦虑、自我怀疑成为生活主旋律,或许就到了需要正视止损点的时刻。 真正的成长,发生在来访者停止用"沉没成本"自我绑架的时刻。当他们能直视那些不甘心的眼泪,看清其中混杂的或许是对未完成情节的执念,而非对眼前人的珍视;当他们能区分"遗憾"与"错误"的本质区别,明白及时止损的勇气比勉强坚持更珍贵,蜕变便悄然发生。爱情最深刻的课题,从来不是如何留住某个人,而是怎样在关系的镜像中,照见自己最真实的需求与力量。全文

56"
郭静
持证18年
咨询44
评价11
复购44%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56"
蔡善根
持证8年
咨询645
评价252
复购72%
家庭矛盾
个人成长
25"
张梁
持证8年
咨询12
评价6
复购58%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52"
杨蕊
持证16年
咨询49
评价8
复购57%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28"
刘越
持证7年
咨询92
评价16
复购46%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58"
梁春霞
持证9年
咨询356
评价55
复购49%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27"
张海英
持证13年
咨询42
评价18
复购44%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14"
李焱
持证7年
咨询299
评价52
复购41%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29"
杨飞
持证13年
咨询128
评价35
复购61%
个人成长
亲子教育
40"
张明翠
持证12年
咨询2
评价0
复购0%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56"
郭静
持证18年
咨询44
评价11
复购44%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56"
蔡善根
持证8年
咨询645
评价252
复购72%
家庭矛盾
个人成长
25"
张梁
持证8年
咨询12
评价6
复购58%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52"
杨蕊
持证16年
咨询49
评价8
复购57%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28"
刘越
持证7年
咨询92
评价16
复购46%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58"
梁春霞
持证9年
咨询356
评价55
复购49%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27"
张海英
持证13年
咨询42
评价18
复购44%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14"
李焱
持证7年
咨询299
评价52
复购41%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29"
杨飞
持证13年
咨询128
评价35
复购61%
个人成长
亲子教育
40"
张明翠
持证12年
咨询2
评价0
复购0%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