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小事

孩子 感受 接纳 小事

发布时间:2021-04-10

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小事

 

袁珊 

“和小孩在一起,可以拯救你的灵魂。”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  

伊朗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豆瓣得分8.7,导演是伊朗著名的国际大导演阿巴斯·基阿罗斯塔米,他就是凭这部电影第一次获得了国际影坛的认可。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在我们看来很微不足道的小事:一天放学后,小男孩阿穆德赫然发现自己把同桌穆罕德的作业本带回了家。上午上课时穆罕德就因为没有带本子回家把作业写在规定的本子上,挨了老师的批评与惩罚,并警告如果再犯就要被开除。听懂了老师的“谆谆善诱”,所以阿穆德明白这作业本就是穆罕德继续听讲上学的凭证。为了把作业本还给同桌,阿穆德曾希望母亲和祖父可以施以援手,但是均告失败。所以,他只能孤身前行,到对面大山里的村落去寻找同桌,归还作业本。然而,由于不认识同桌的家,所以他处处碰壁,遭遇到了无法想象的艰难险阻……最后直到夜晚都没有找到穆罕德的家,他在黑夜中一个人只身回到家里。第二天早上,老师检查作业时,阿穆德从书包里拿出了穆罕德的作业本,不过在那个历尽沧桑的作业本上他已经写好了所有的作业。

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小事


电影中所有的大人没有一个认真倾听过阿穆德的诉求,没有一个人在乎过这个作业本,妈妈还多次阻挠与责骂,祖父还撕下其中一页给木匠来算账。电影中刻画的成人都自以为是,忽视孩子的感受,剥夺孩子表达的权利。而阿巴斯对孩子的感同身受,对人世间悲天悯人的情怀,触碰到了人性最柔软的部分,这些让我更加感受到孩子世界的纯粹与纯真。一个大导演以人性的关怀,把一件生活中没有人在意的小事,拍成了震撼人心的电影,我只想说,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小事

 

我的一个来访者,在一次聊天中说起读小学时的一件事,那时候她喜欢一种花仙子的贴画,细心地拼好后,就把这张贴画张贴在自己的床头,可这张贴画在风吹的时候就会发出声音,她的爸爸觉得这个声音影响到她的侄儿睡觉了,就把这张贴画撕下来,而且撕成了两半,她说记得自己当时哭闹了,希望妈妈来帮她说服爸爸,但是妈妈也在一旁帮着爸爸说她,不应该为这种不值当的小玩意影响侄儿,她知道自己没有办法拗过爸爸妈妈,就把撕成两半的花仙子贴画收到了抽屉里,再也没有拿出来过。也许她的爸爸妈妈当时只考虑怎么让侄儿睡觉安稳,却没有考虑过作为一个小女孩,这样的贴画意味着一个小女孩心中对美的向往,对快乐与幸福的追求,这些美好在她爸爸把它撕成两半的那一瞬间都被扼杀掉了。也许爸爸妈妈觉得这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我的来访者说从那以后,她基本上就没有过什么自己喜欢的、爱好的东西了。现在她30多岁了,感觉自己是一个讨好型的人,基本上没有自我的欲求。后来找对象结婚也没有感觉自己真正谈过恋爱。我想就是因为她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这样的“小事”上,比如:也许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受了委屈,回到家里想跟爸爸妈妈诉说,但是爸爸妈妈认为这样的小事不值一提——小心眼;也许是爸爸妈妈答应的事情没有兑现,提醒爸爸妈妈时反而被怼“一天到晚只想着自己的事情”——自私;也许是被老师罚抄作业,想跟爸爸妈妈表达一种怨恨,结果是一通关于老师是为你好的大道理——不知好歹,于是她慢慢觉得有自己的需要与所有的感受都是不对的、不乖的,是爸爸妈妈不喜欢的,便逐渐习得了压抑这种防御机制,所以才会在自己做妈妈之后遭遇困境,影响到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小事

前不久,我的学生小F在日记中写到一件这样的小事,由于他的好朋友小Y的日记第一次得了A+,他为朋友开心得不要不要的。小Y就要有经验的他帮忙把自己的日记发文档给我(因为我们班得了A+的作文日记都要发给老师,累积一年的文章就编成一本书),小F 愉快地答应了。回到家的小F兴冲冲地问妈妈要手机发作文,没想到妈妈果断地拒绝了,理由是不能帮同学发作文,只能给自己发。小F与妈妈理论了几个回合,最后败下阵来。于是,好不容易空闲的一个周六下午,小F为了能够兑现自己的承诺,他就把好朋友小Y的日记抄在了自己的一个本子上,打算撒一个善意的谎言蒙混过关。可是当他重新要手机说发自己的作文时,精明如他妈就立马用招式破了他的善意谎言。第二次过招又败下阵来。为此,小F写了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真实细腻地描绘了整个过程,以及他为自己没有兑现承诺的自责与内疚,当我感同身受地在班上读完这篇日记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表达了同学们对他的理解与点赞。他爸爸妈妈也许以为自己阻止了儿子帮同学,可却没有想到这件事还没有完。又过去了一个星期,小FQQ给我发消息,告诉我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并把制成文档的小Y的作文发给了我。我好奇并问他用什么方法做到的?他说要保密。从整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他为了承诺所付出的努力与心力。在这样一件爸爸妈妈看起来的小事里,他们以为自己拒绝了孩子的请求,是为了保障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其实没想到孩子为此付出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更不会想到的是他们在抹杀一个孩子真诚与诚信的品格。也许这次小F能够坚守,可以后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小事,他还能够清醒地知道自己要怎么做吗?

这些事情都不是偶然现象,对于成人来说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天大的事。就像成都小孩小军被误会划车后,爸爸都坚信是小军所为并赔偿了3500元给车主,而小军却变得郁郁寡欢,不爱说话了,最后是认真负责的邹警察还了小军清白,呵护了小军幼小的心灵,让他在今后的成长路上对这个世界多了一份信任与担当。我只想说,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小事。

每一个成年人都要经历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我们在长大地过程中慢慢地丢失了纯真与好奇,天真与纯粹,简单与善良,所以当我们在面对孩子时,我们是否可以蹲下来耐心地去感受孩子的世界,去守护他们身上的纯良,找回一些些我们丢失的美好。就像电影《怦然心动》中,在女儿心中象征圣洁的梧桐树被砍了,女儿伤心难过时,爸爸送给了她那棵梧桐树的一张大照片。也许一般的父母会觉得一棵树被砍多大点事啊 ,可电影中的爸爸却能感受到这棵树对于女儿的意义——童年的记忆,对未来的憧憬,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正是爸爸的这种感同身受,让女儿在失去梧桐树之后的伤痛之中走了出来。所以我更相信,在我们接纳孩子的感受,感知孩子的世界时,是可以疗愈我们自己的。